交流动态
国际非遗展┃国际非遗展明日将启!展会内容精彩纷呈,距今约257年的《法界源流图》绢本画将亮相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
日期:2025-01-13 访问人数:8

1.jpg.png

2.png


2024年末,由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携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北京)大型国际非遗保护传承主题展明日,即:12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拉开帷幕,一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无限期待的国际非遗盛会,即将在万众瞩目中璀璨登场。这场展会宛如一座汇聚多元文化瑰宝的艺术殿堂,可谓精彩纷呈、亮点云集,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之美,吸引着世界各地文化爱好者的目光。而其中,有着佛教图像学百科全书之称、距今约257年的《法界源流图》绢本画作品,无疑是众多亮点中最吸睛的重磅项目之一,它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却愈发璀璨的明珠,将在这场盛会中与备受瞩目的《大驾卤簿图长卷和巨型紫铜雕》等一同惊艳亮相,向世人全方位展现中华非遗那独一无二、动人心魄的魅力风采。

《法界源流图》的创作渊源:

《法界源流图》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渊源。回溯历史长河,时光来到清代,彼时的宫廷之内,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尊崇之风盛行不衰,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宫廷侍从,皆对佛教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与精神力量充满敬畏与向往。乾隆皇帝,作为当时天下之主,心怀弘扬与传承佛教文化的深切愿景,期望通过艺术的形式,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具象地呈现于世,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其精妙。于是,在众多宫廷画师中,他钦点了画艺精湛、声名远扬的丁观鹏担此重任,绘制这幅意义非凡的《法界源流图》。

3.png

(乾隆32年,距今已有257年的《法界源流图》绢本画作)

清代画家丁观鹏接到旨意后,深知此次使命之重大,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艺术声誉,更承载着传承佛教文化的历史责任,因而不敢有丝毫懈怠,旋即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且充满挑战的艺术创作之旅。

4.jpg.png

5.jpg.png

为了让这幅作品能够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展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丁观鹏展开了深入且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他仿若一位虔诚的求知者,一头扎进了前人留下的佛教绘画佳作的浩瀚海洋之中。他精心研读每一幅作品,细细揣摩其中的构图立意、线条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等精妙之处,博采众长,如海绵吸水般将各类精华尽收囊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宝库。而在众多佳作之中,宋代的《大理国梵像卷》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严谨的人物造型以及丰富的佛教元素,深深吸引了丁观鹏的目光,成为他再创作过程中无可替代的核心蓝本。

6.jpg.png

7.jpg.png

进入实际绘制阶段,丁观鹏宛如一位技艺超凡入圣的艺术大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处细节雕琢之中。凭借着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艺,他先是精心构思每一个画面布局,从宏观的整体架构到微观的局部安排,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达到完美和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他对众多佛、菩萨慈悲庄严的神态把握得精准入微,使其仿佛超脱画卷,散发着宁静祥和的佛光;对于罗汉、护法等形象,他又赋予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或威严庄重,或灵动活泼,各具特色,跃然纸上。而在描绘寓意深远的佛传故事以及象征祥瑞的法宝时,他更是巧妙地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将故事的情节与法宝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仿佛能透过画卷,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些蕴含着深刻佛理的传奇故事。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无尽的心血与智慧,饱含着他对佛教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在绢本这一细腻而独特的载体上,丁观鹏用心雕琢着每一个元素,让它们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艺术盛宴,最终成就了这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且极具艺术价值的《法界源流图》。

8.jpg.png

9.jpg.png

这幅作品横空出世后,便在艺术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绘画技艺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作,更是传承和传播佛教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透过这幅画卷,后世之人得以生动而直观地领略那个时代佛教文化的深邃内涵,感受到宫廷绘画所达到的高超水准,它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瑰宝,镶嵌在中华艺术宝库的璀璨星河之中,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

历经约257年的漫长岁月洗礼,《法界源流图》宛如一颗不被时光磨灭的璀璨星辰,尽管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与文化的传承延续,成为了连接古今文化的一条坚韧纽带。

 

收藏家陈俊霖与《法界源流图》的深厚渊源及爱国情怀:

展开欣赏这幅《法界源流图》绢本画卷,对于前来参观的民众而言,如此近距离的观赏机会着实难得。画卷上,630尊表情形象各异的佛像、近百个典故场景以及50多种吉祥神兽在17米长的画卷上一气呵成,让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省的文物收藏家陈俊霖先生惊叹不已,他格外关注这幅巨作,并与这幅作品从此诞下了深厚的缘分及令人动容的故事。



交流动态
Copyright © 2023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 国际交流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